2)第八十二章 万众瞩目_唐朝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长安生活,春光灿烂时节,前来欣赏也不迟。传说中的“长安八”景,都应该一饱眼福。

  不对,有的美景应该尚不存在,比如雁塔晨钟,也不知道玄奘大师如今身在何处,八十一难经历到第几难草堂春色自然也没有,杜甫的爷爷还不知道出生与否呢

  大抵是灞桥迎来送往的场景太多,桥头西侧专门准备出偌大的空地,皇家仪仗威严华丽,一大群官员恭候许久,场面好不隆重。

  李世民不知何时换上了上朝的龙袍,站在高大的御辇上向百官招手,颇有几分君临天下,器宇轩昂的气度。

  走下御辇,立即有内侍宫女打着仪仗跟上。房玄龄则率领一众伴驾的臣子跟随在后,李孝恭和程知节都是老熟人了,李百药等人也熟面孔,唯独谢逸是个生人。

  一身绯红的官袍,配上俊朗的面孔,玉树临风的气质,一副少年英才形象出现在长安城外,百官面前。

  尤其是跟在皇帝身后,还能“狐假虎威”一把,感觉不错

  当谢逸露出微笑的同时,不知道多少双眼睛悄然向他看了过来。这其中有太子李承乾、中书侍郎岑文本、永兴县公虞世南甚至连老谋深算的司空长孙无忌,一身正气的侍中魏征都有意无意打量两眼。

  没办法,谢逸太引人注目了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开春的时候才入洛阳城,不过半年时间,从县子一直到如今的伯爵

  其爵位升迁速度在大唐可谓是绝无仅有,几乎是前无古人,想要后有来者估计也不是容易事。

  爵位已经很惊人,但这还不算什么,更为关键的是,皇帝陛下刚刚下旨,擢升其为弘文馆学士。

  弘文馆是什么地方武德四年,高祖李渊于门下省置修文馆;李世民即为后改为弘文馆,聚书二十余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

  单从字面上看,弘文馆学士似乎就是教师兼图书管理,校对员,事实果真如此吗

  弘文馆的学生不多,不过数十名而已,却皆是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且择优选录,师从学士受经史书法。

  单是教授皇族勋贵子弟读书而言,身份已然了不得。更何况,弘文馆学士还有一个职责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

  制度和礼仪,这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事项,可谓重中之重。遇到这样的事情,弘文馆学士可以参议,其实等同于参议国家大事。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好像没有具体的职权,确是正经的天子近臣。可以出谋划策的近臣,也许可以划归亲信行列。

  这样的职位,谁人不眼热,谁人不重视呢

  而今年仅十八岁的谢逸,走进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弘文馆,几乎可与出身秦王府的永兴县公虞世南相提并论。

  一个八十岁,一个十八岁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比人,气死人啊

  有人心里不服气,可自打中秋明德宫文会后,谢逸名满天下,才学出众乃公认的事实。弘文馆不就是论才学的地方嘛,唯才是举有错吗

  何况他多有功勋,且护驾有功,皇帝陛下甚为看中。纵然有人不服气,又能怎样呢

  是以羡慕嫉妒,好奇欣赏,无数双眼睛怀着各种复杂的眼神都瞟向谢逸。

  如果做个统计,也许此时此刻的灞桥,谢逸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皇帝李世民,可谓万众瞩目

  唐朝败家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