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 御笔题招牌_唐朝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出东墙角的宫门,跨过小桥,沿着河岸一路南行便到了洛河边上。

  洛水河面上舟楫往来,许多是南来北往的商船。

  隋朝修建大运河,南到余杭的通济渠,北到涿郡的永济渠交汇于洛阳。

  自南方转运来的钱粮,北方来的货物,全部要经由此地,然后沿着黄河与关中漕渠转运长安。

  作为水运交通枢纽,素有“天下舟船聚洛阳”的说法,水运便利,自然也带动了一方繁荣。

  当然了,此刻河面上还有不少游船,毕竟春/光正好,洛河碧波荡漾,两岸绿柳摇曳,出来踏春的人不少。

  文人士子,平民百姓,甚至是大户人家的闺阁女儿也加入其中。或乘舟于水上,或行走于两岸。

  大唐风气开放,女子不必遮遮掩掩,一个个穿的花枝招展,衣裙飘飘。或于河边观柳,或立桥头远眺宫阙,或于围坐草地畅聊,有的甚至在河滩上玩起了蹴鞠,马球。

  热闹,真的很热闹!

  谢逸站在天津桥上,一幅美艳喧闹的洛水春游图跃然眼前。

  脚下的天津桥也是前隋建造,位于洛阳宫前,连通洛河两岸,方便百姓来往。

  此桥设计美观,再加上洛河两岸风景绝佳,渐渐成为洛阳名胜,“天津晓月”成为洛阳八景之一。

  如斯美景,却无人陪同欣赏,不免有些遗憾。

  站在天津桥上,看到春衫艳丽,言笑晏晏的女子,谢逸不由想起几句词: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两岸丽人无数,满楼红袖飘飘,谢逸却未看在眼里,心里只记挂相处日久的淮阳佳人。

  可惜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一腔倾心却被拒之门外,好不凄凉。

  谢逸至今都没想明白,嫂子杜氏为何态度急转,想不明白便不想了。

  既然李二陛下说明日是宜播种的黄道吉日,那今日便没什么事情,正好出宫办点事情,顺道散散心。

  果不其然,几名禁军士兵当即换了便装,扮成扈从跟在谢逸身后。皇帝有旨,当前必须保证淮阳县男的安全。

  谢逸在天津桥略微慨叹后,便一路向南,直接直奔洛阳南市。

  隋唐城池实行坊市制度,长安和洛阳城被划分为很多小方块,称之为坊市。百姓居于分隔整齐的坊内,每坊设有坊门,每日定时开启。

  此外长安城中设有东西市,洛阳有南北市,便是城中的商业区。市内店铺林立,生意买卖只能在此间交易。

  坊市都有严格时间限制,商户和百姓交易只能在固定时间内进行,到了夜晚便会关闭,城中实行宵禁。

  而今的东都洛阳或许比不上长安繁华,但洛阳南市却不比长安东市差多少。

  道路交汇,交通便捷之处必然商业兴旺,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东都洛阳居于中原要地,本有河、洛、伊三条大河,加上人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