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2章 托孤_秦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大任,还望诸卿辅国,以匡社稷。”

  二世皇帝虚弱的说完这些话。

  赵佗、王绾、李于等人皆哀泣不已。

  “陛下放心,臣等必尽心辅佐太子,使社稷安定。”

  见到三人叩首应诺,尽诉忠心,二世皇帝脸色微舒,他的目光落到了最前方的赵佗身上。

  他轻声道:“朕曾与镇国侯有所约定,以此生革大秦弊政,使天下黔首百姓共得康定,安享太平之乐。如今朕中道而去,君当继昔日之志,以革旧弊,让大秦如先帝所言,万世长存啊。”

  赵佗听得泪如雨下。

  扶苏登基前,这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常常畅谈国事,一起议论这个国家身上的种种弊端,一起议论始皇帝的举措对天下人的影响,并约定待日后两人有所能力时,一定要将秦国身上的这些疾患一一去除,使这个大秦天下变得更好。

  二世皇帝继位后,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他对赵佗的信重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岳丈李斯,一切事务全都交给赵佗主持,成为赵佗变法的最强后盾。

  要不是李斯一眼就看出了扶苏在背后支持赵佗,恐怕他也不会轻易向赵佗让步投降,赵佗的变法不可能那么顺利。

  如今扶苏在弥留之际,依旧没有忘记自己和赵佗昔日的约定,在让他辅佐太子的同时,希望赵佗能继续完成他们共同的志向。

  改革大秦,去除昔日旧弊!

  这样的信任,让赵佗感动到无以复加。

  他跪在地上,向扶苏道:“陛下放心。昔日之诺,臣必终生不忘竭力完成,绝不让陛下失望。”

  “嗯,君侯的话,朕相信。”

  二世皇帝抿嘴笑了笑,又对启明道:“君侯乃先帝与朕之肱骨,尔日后继位,亦当对其信重。”

  启明哀声道:“父皇教诲,儿臣记住了。”

  扶苏点点头,又侧首看向旁边的左丞相王绾和文通侯李于,对他们分别嘱咐了一通。

  并当场下诏,命文通侯李于为九卿之一的廷尉。

  “昔日妇翁言,不可使臣子独掌权力,如此恐有奸劫弑君之难,朕今日以三臣辅国,想来日后当无祸患矣。”

  在二世皇帝看来,赵佗是单独一党,王绾则是偏向儒家,和赵佗曾有过不愉快,自然不会全心依附于对方。

  而李于是外戚,是启明的亲舅舅,将会是未来幼帝最忠心的支持者。

  赵佗、王绾、李于是他亲命的辅政大臣。

  三方相互制衡,这样就不怕有臣子一家独大,而使皇室衰微了。

  做好了自己去世后的安排,扶苏放下心来。

  他让三个臣子离去,又让自己的儿子也走了,一个人静静的躺在榻上。

  扶苏想了很多。

  特别是被他压在心中的那些昔日记忆也在弥留之际,被翻了出来。

  因始皇帝忙于政务,自己从小不受关爱,只能从楚系的两位君侯那里获得温暖,使得他被楚人影响太深,甚至遭受利用,多次前去劝阻始皇帝罢灭国之战。

  扶苏迷失了自己秦国公子的身份,常与始皇帝冲突,父子两人经常不欢而散。

  “幸有镇国侯为我开导,让我从迷茫中走出来,知道了自己是什么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从此看清了熊启等人的真面目,真正的成为了秦国长公子。若非镇国侯,以我之前与父皇的关系,或许这皇帝之位也极难登上啊。”

  扶苏轻轻叹息。

  他又想到自己在登位后,在赵佗的辅佐下,所做的那些事情。

  虽然可能和始皇帝的治国方针有所冲突,但却切切实实的使秦国越发富强。

  “到了地下,我亦能和父皇交代了。”

  扶苏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秦二世皇帝八年,十月。

  帝崩于咸阳宫。

  今晚还有一章,大结局的话应该是明天了,会用一个大章写完。

  看了大家的评论,只能说结局暂时还没人猜到。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