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33章 事死_秦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年过后,在凯旋之事引发的兴奋渐渐平息的时候。

  一道来自秦宫的诏令,让咸阳城中的百官公卿皆吃了一惊。

  镇国侯赵佗并未如他们猜想的那样,被皇帝拜为丞相,反而是再度成为了九卿之一的少府。

  原本的少府章邯调任为专管宫殿、陵寝修筑的将作少府一职,至于之前的将作少府则被皇帝外放到南方当郡守去了。

  这一变动引起许多人议论。

  毕竟五年前赵佗出征的时候,皇帝可是当着众臣的面,亲自说过等赵佗得胜归来,便让他宰执天下。

  这是要不认账了吗?

  不少人在暗地里猜测此中原因,甚至还鼓捣出不少阴谋论。

  “功高震主!肯定是功高震主!”

  “这赵佗先灭了六国,后击破匈奴,如今又在南方攻取了百越,他立下的功劳是秦国自襄公立国以来,五百年间从来没有人能够相比的。这样的功绩,皇帝心中一定会非常忌惮。”

  “如果皇帝身体好,或许还会让赵佗做丞相,因为皇帝自己压得住他。但问题是皇帝身体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就会考虑身后事,不可能让赵佗执掌相权,还是撵去弄他的奇技淫巧好了。”

  和一些人的暗中笑话不同。

  作为左丞相的李斯在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位置保住的同时,注意到了一个特殊的点。

  少府,有制造陶瓦、陵寝器物的职责。

  负责陵寝修建的将作少府章邯,又是赵佗的老部下。

  “皇帝这是将自己死后的居所托付给了赵佗啊,这种信任……大秦有谁能和他相比?”

  正如李斯猜测的那样。

  赵佗第三次接任少府后,除了对工学之事有所过问外,整个人全身心的放到了帝陵工程上。

  古人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帝陵之事在皇帝的心中分量很重,他将这件事情托付给赵佗,就是最大的信任。

  赵佗自然不会辜负皇帝,对此全力以赴。

  帝陵位于骊山北麓,北临渭水之滨。

  这地方是吕不韦选的。

  在秦王政十三岁即位时,就开始修建,今年已经是修建的第三十七年了。

  只是刚修建时,陵墓的规模不大,甚至可以说的上寒碜二字。

  除了是因为彼时的皇帝还是秦王,更因为当时的掌权者吕不韦提倡节葬的理念,坚决反对厚葬。

  吕不韦甚至抨击东方各国的王陵“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称大兴土木修建陵墓是一种十分浪费资源的做法。

  秦国不能学六国。

  在吕不韦倒台后,因为秦国彼时正对东方六国攻伐正盛,国力基本都耗在了战争上,那时的秦王政一心想的是如何统一天下,再加上彼时正是他年轻力壮的时候,对于陵墓修建不太上心,对吕不韦为他定下的陵寝修建没怎么变动。

  直到秦国并一宇内,让他从秦王变成了天下人的皇帝。

  六国尽灭,万民俯首。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