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3 尘埃落定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索契,这座黑海岸边的小城市为世人广泛共知可能源自一届不甚成功的冬奥会。。。这座位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边境附近的小城市在俄国之前几百年的历史中,一点儿都不起眼,不过在1919年7月15日,当波兰的硝烟刚刚消散的时候,它突然占据了头版头条。

  在这一天,弗兰格尔正式取代邓尼金成为了“俄罗斯志愿军”的新一任总司令。而之前牢牢控制着局势的邓尼金不得不狼狈的辞去一切职务,前往土耳其“修养”。

  这一变化是如此的突然,突然到红军都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毕竟前一段邓尼金的表现并不算差,在西南方面军和东方方面军的夹击合围之下,依然将主力部队带出了包围圈。实话实说,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而且就在邓尼金被迫辞职“修养”的前三天,协约国集团还在大肆表扬他,认为他为保全白军,为今后救国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那么邓尼金为什么会如此“意外”的下台呢?最简单的原因,因为这就是政治。政治只讲利益,不讲感情。

  邓尼金前一段确实做得不错,但仅仅也就是不错而已。协约国集团在高尔察克覆灭之后,对他是寄予厚望,希望他能保住乌拉尔城至察里津这一片地区,能在这一块地区挫败红军的进攻,保住继续威胁莫斯科方向的态势。

  应该说邓尼金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做到这一点,不过可惜的是,理想和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随着高尔察克覆灭。两个方面军的压力同时作用在邓尼金的部队上。他又不是什么军事奇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自然是顶不住。

  当然,世界上大部分人也都看出了他顶不住,也不可能顶住。他的部队如果按照协约国的要求继续坚持继续硬拼,结果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被歼灭!

  从这么看似乎邓尼金没做错什么?他十分聪明的及早转移,险之又险的跳出了包围圈,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吧?

  也许对邓尼金手下的白军来说,这确实是件好事。但是对协约国集团来说。邓尼金的做法就不太能接受了。

  为什么?这还得从国际形势来分析。在邓尼金带着部队转进的时候,正是波兰战场上最焦灼的时候,那时候协约国集团收到的都是坏消息,要么是波兰人被围歼,要么就是德国人在谈判桌上不肯完全屈服。

  对协约国集团来说,尽早的让德国人屈服,拯救波兰的危局,都需要时间。他们需要有人做出牺牲,希望有人能继续将百万红军拖在伏尔加河和里海地区。这样布尔什维克就没有多余的能力去输出革命。这将帮助协约国集团稳定波兰的局势,将为他们全面干涉俄国革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而邓尼金是怎么做的?他没有按照协约国的要求跟红军死缠烂打。而是果断地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