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压力山大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对待基辅的问题上,政治局又一次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以托洛茨基为首的托派认为,应该暂时放弃基辅,将困守在城内的有生力量转移出来,将基辅这个大包袱丢给德国人。,而已小斯为首的列宁派却坚决拒绝放弃基辅,认为必须坚守这座俄罗斯的母亲之城,万万不能轻言放弃。

  那么这两种意见谁对呢?不好说,因为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老托的理由就很简单,红军的兵力不足,虽然已经逐渐稳定了白俄罗斯一侧的战线,但是乌克兰这边的窗口还是比较大的,必须抢在敌人动手之前补上这些缺口。而现在唯一能抽出来的兵力也就是基辅的守军了。

  将这三十多万人抽出来,用于填补乌克兰的漏洞不是很好吗?而且也可以将基辅这个包袱甩给德国人,间接的增加了敌人的负担,也算是曲线救国吧?

  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方案,当乌克兰的战线彻底稳固之后,红军将可以集中兵力在明斯克一线投入反击,不说一举击败敌人,打一两个扭转局势的歼灭战还是可能的吧?

  这么说吧,图哈切夫斯基认为随着布良斯克保卫战取得胜利,红军已经扭转了之前的被动,可以再次尝试反击了。他认为完全可以在1942年春季就开始反攻。

  而这遭到了列宁派的坚决反对,基辅的政治地位在苏联可以说仅次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属于第三重要的城市。这座城市所具有的象征性对苏联太重要了。如果基辅罗斯陷落了,那对军心和士气将是沉重的打击。

  而且李晓峰还认为。之前为了保卫基辅。基辅的军民已经全面广泛的动员了起来。哪怕是被敌人团团包围,基辅军民也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持续地挫败了德军的攻势。

  而现在,基辅没有被敌人攻陷,但是却被自己人丢弃了,这种影响太恶劣了,不光是恶劣而且深远,恐怕哪怕卫国战争胜利了。基辅的老百姓对苏联也会缺乏认同感和信心,这对于未来是极端不利的。

  诚然基辅给红军后勤的压力非常大,如果能丢掉这个包袱,会轻松不少,但是这不是苏联逃避责任的理由。一个政权如果连自己的捍卫者都能随便放弃,还谈什么国家凝聚力?

  更何况,李晓峰和特里安达菲洛夫以及乌博列维奇一番推演之后,认为在明斯克进行反击,并不是个好主意。要想说清楚这一点,就得搞清楚图哈切夫斯基为什么要选择明斯克作为反击的地点。

  图哈切夫斯基认为明斯克是红军战线上的最西点。也是直取波兰和德国的最近点。从这里达成突破,将直捣黄龙。将粉碎德军的战线。

  这种判断正确吗?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问题。首先是明斯克周边的德军还是很强大的,德军的第三坦克集群以及中央集团军群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